画(作)家李世侠
一、简介
李世侠,女,笔名“兰心”“蓝色茶香”等,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及美术评论家。原籍河南固始,现定居北京。
毕业于师范院校,先从事教育工作,后调到交通部门。兼职过地方日报、杂志编辑,做过中外合资公司高管。
目前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管单位文化部)工作,兼书画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兼任《世界华商》杂志总编、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精力过人,勤奋执着,博览群书,对文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及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文广有涉猎,并有较深入地研究;同时,因为兴趣爱好使之学习书法、素描,撰写各种文章;爱好音乐,喜欢唱歌。
临过柳楷、颜楷、欧楷及汉隶、《兰亭序》《苕溪诗》《蜀素帖》等古碑帖,小学时即能为自家与邻居书写春联。
工作之后,忙碌之余,从未放弃写作、写字与画画。
初时拜师学习国画山水,后研习八大山人、郑板桥等大师花鸟画技法,主攻兰竹。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进修于中国书法院高研班。
二、成就
1、文学
发表散文、杂文近百篇,中、短篇小说十多部,如《我家门前的路》《真爱有形》《钓鱼》《听雨》《温情办公室》《静静的水仙》与《噢,那片柿子林》等,散见于《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报》《天下情》《散文选刊》《现代快报》《书法报》《三月》及《榕树下》、“起点”等国家、省市级报刊与著名的小说原创网站。
连续在全国性散文大奖赛中获奖,并有《感受月光》《信任总是美丽的》《女人随感》《椰岛行》《飘落的黄叶》等数十篇作品被收入王剑冰先生主编的《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选》及《淮水谣》《水墨阳春》《美文》等多部散文集。
出版都市生活类长篇小说《女人·花》(近五十万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另著《父亲,母亲》及《水魔“75·8”》等大部头人物传记与电影文学剧本数部。
目前(乙未年),以建国初中国治理淮河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水!水!水!》已完成初稿。
2、书画
在众多报刊,如《文艺报》《大河报》《书法报》及《中华儿女》《书画家》等杂志上发表数十篇书法与国画山水、花鸟作品,作品入选十多次中等以上书画展。
参加过总参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纪念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及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多次大型书画笔会活;参加过多次大型公益活动,如玉树赈灾书画捐赠等;参加第四届世界诗意书画大赛,《危崖玉人》图荣获一等奖;目前,已有两幅作品入选第五届世界诗意巡回展之台湾展。
数十幅作品,如《一香压千红》《一帘幽梦》《起舞弄清影》《寸心自摇曳》《香至荼蘼花事了》《美丽从来不寂寞》《水声瑶琴韵》《相伴似阮郎》《望断群峰卧幽兰》(该画家作品之题款内容几乎全为本人望画生意所作,此处画名大多为款中之某句,或款文之概称)等,被国家机关单位、港台企业界及个人收藏。
3、美术评论
发表美术评论文章 《写意画中的“意”是什么》《谈养“意”》《墨竹风韵意悠悠》等。
三、作品风格
正如一些专家学者对其长篇小说《女人·花》的评价:“从头一页,到中间,再看到结尾,五十万字的巨制通篇充满着安然的静气,及大气、俊气、豪气、贵气与挡不住的才气,这在如今的浮躁世风中,此等‘六气’贯通,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其国画与书法作品同样徐徐弥漫出此摄人之“六气”,这主要得益于其与世无争、勤奋、不以无人而不芳,又脱俗奔放、崇尚分享喜悦与思想的个性,人即作品,作品即人。
由于淡然、一切顺其自然,也由于热烈,由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造就了其纯静与激情集于一体的气质风骨,一颦一笑总关情,一止一动皆入境;挥笔泼墨时,如行走于无人幽谷,又似漫步在曲径逶迤的一人小园,潇洒沉静,自然天成,有评论称之“一笔一划都成趣,一收一放皆是景”。
由于深谙“取法乎上”的道理,故不把目光仅停留在近、现代,也不墨守古人;也由于明白“阅尽人间春色”的妙处,所以集众多书画之作以撷古今名家之长,旨在吸取日月之精华。
还由于对“美”地不懈追求,也源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作品不经意间走到了“习古而出古,学近又越近”的境地,创造出了大量简静与高贵并存、文气与优雅相依、灵秀与超脱交融、单纯与苍老统一的作品,其文人画独有的“灵性、哲思、幽深、超然与大气、精妙”,充盈画里,直扑画外,受到多位大师级书画家、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四、简明艺术思想
其一,关于“创新”
人不能太有功利心,不能急功近利,艺术家更是如此。否则成不了大气候。
许多人急于创新,急于制造出“个性”的“成果”,不是矫揉造作玩纤弱令观者喘不过气来,就是力量外露弄雄健叫人眼晕目眩,用墨或细微、或浮涨,用色“大胆”无状到滥不忍睹;大、小笔过处,或者有筋无肉,或者有笔无韵,张扬浅薄,扭捏作态,且繁复狼藉,满纸甜俗味,一眼犷悍气,境界低俗重叠,最终只能落得个酸涩又怪异的下场。
平静而努力地学习古今,当你的修行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有个性了,而且是优雅迷人的个性。因为人没有绝对的相同。你从自然中走来,你娴熟的作品一定会有别于自然;你师出自某位高人名下,你娴熟的作品也一定会不同于老师。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其二,关于“写意”
写文章、作画总得有主题,作品想告诉读者什么,想给读者以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作家、书画家首先应该明了的事情。
而一个作家、书画家所能给人讲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的认识,即他的“意”。或感观的,或理性的。后者可有“阴暗”与“阳光”之分。
若只是停留在感观认识上,往往只能是直观地描摹事物。如同摄影,倘若你选的景象平庸,构图又粗拙,那你的作品只能是劣质的,甚至是垃圾。
理性认识也不尽相同。
比如面对一个微笑,就有人不是感到悦目爽心,他会想:那人无缘无故地笑什么?肯定是内心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看到一把菜刀,他能想到的不是大快朵颐的美食,眼前浮现的只有血淋淋的杀戮场面。等等等等。这就是阳光与阴暗之别。
一本好书,一幅好的作品,首先会带给读(观)者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随之感觉身心沐浴在春日的阳光里,让人物我两忘,仿佛奔涌的时间溪流突然静止,生命的老去与死亡从来就不曾发生,让人瞬间或渐渐变得善良、公德、雅致与平和,然后是余韵润心,经年不绝,这样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善莫大焉!
好作品定能经得起历史长河的冲刷,千百年过去,历久弥新,每每让读(观)者叹息不止,心情为之愉悦,精神为之洁净而幸福。
这样的作品“意”境高远,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中国的写意画,尤其是大写意,纯粹是一种文人画,不同于工笔画与西洋油画,它是用简练、夸张的笔触在生宣上肆意挥洒翰墨,借以抒发情怀的一种画法。
其用笔特点是:夸张和省略(合乎事理的),艺术特点是:灵性、哲思、幽深、超然、大气和精妙。
从画面内容看,如果胸中无丘壑,只会工匠似的一味描摹,是无法画写意的;只有胸中成竹杆杆、丘壑纵横的人才能挥洒翰墨于指间。
所以写意画源自文人,而且只属于有格调、甚至是造诣高深的文人就可以理解了。如唐代文豪王维和王洽,到宋代的梁楷、米芾,明代的徐渭等人。其后,这种符合美学观点的写意画便一发不可收地得到了迅速地继承与光大。
有人说,“文人画代表中国画的最高成就”,信夫!
因为文人画有内含,有灵魂,值得观者反复揣摩,玩味无穷,让人产生无限的美感与启迪,无限的愉悦与心动,这是一种无价的精神享受。
真正的文人画就应该是写意画。气象万千的文人难道会用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精雕细作一幅照片似的工笔画?反之,肯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去绘制一幅工笔画,去临摹一幅别人作品的(练习除外),也肯定不是真正的文人。
大写意,是画作中的一种大气象,可以和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诗歌有一比;小写意呢,权且比作散文吧。而工笔,本人思来想去,它最多也就是说明文了。
现在画写意的人如过江之鲫,还动辄大写意。素不知这其中的大大部分画家拉开架势“挥洒”了一幅大作后竟连个画款都不能题,题什么名字?用什么字形?自知胸中无,也不用搜肠刮肚,就直接“假舟楫”去了,当翻遍《题画宝典》终于觅到一个似乎可用的好词时,却又不会书写,然后或胡乱地涂鸦蒙混了之,或请人代笔以虚张声势。
浮躁的时代,必然孵化出芸芸怪乱之象。
可想而知,这种写意作品的“意”会是什么!除了摆一副“恣意之势”唬人,除了重复别人的东西,剩下的就只是欺骗自己了,别的还会有什么?
当然还是另有“内含”的。你盯睛一看,画面里躁动着的有“烟酒鱼肉”、“美女权贵”,也有“坑蒙拐骗”、“投机专营”类词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不呼则欲出。
更可悲的是,许多赏画者根本不看题款,甚至有些搞美术评论的也坦言“基本从来不在意画款的笔迹,更不看画款的内容,只要画面笔墨有五色,构图符合视觉审美标准,尤其是画了几十年的著名画家,出来的东西定是好的”。
呜呼哀哉!
古往今来,数千年中华文明总结出来的是诗书画(印)一体,是“文以载道”、“文墨功夫”,没有“文”、没有“道”,要“墨”做什么用!
“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谁敢说题款无足轻重?
所以,有一大堆华词丽藻评论出来的作品并不都是好作品;被炒作得散发出焦糊味的名作也不妨可以进行一些置疑;画家不都是文人,画写意者更不都是高深之人。
所以,真正有水准的写意之作其实是一幅难求!换句话说,好画其实一幅难求!
其三,关于“养意”
写意画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符号之一。
一幅精品写意画(上面的已谈到)能让人忘却世间烦恼,让人内心充满暖阳,感受到造物之伟大,世界之美妙,从而激发出人们热爱生活与生命、昂扬向上之情绪。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精品写意画呢?所谓“意在笔先”,这种美好的“意”(简称“美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主要取决于作者的视野、心胸、品行、品位、价值观、探究自然人文的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当然少不了笔墨技法。
这八项条件(有时间了,本人会对此进行一一阐述)齐备才是完美的,否则即有残缺。
人即画。很难想象,一个胸无点墨,平庸、低俗,甚至丑陋的灵魂里能孕育出格调清丽、高雅雄浑,值得世人纷纷追捧的传世之作。
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写意画家是多么的不易,不知需要多少日月的洗炼、书卷的浸润才能出现一人。
所以,先养好自身的“美意”,这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必须的努力方向。
第四届世界诗意书画展-中国诗书画名家作品巡展颁奖典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