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
游山赏水觅知音 ---李白安徽缘分、游踪及诗歌创作述略--何怀玉
发布日期:2024-07-24 07:36 浏览次数:
次
诗与远方 何怀玉
【作者简介】何怀玉,安徽霍邱人。安徽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大学本科,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生。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教授。全网拥有粉丝 30 万,诗歌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因擅长写绝句,被诗界誉为“绝句之王”。现为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诗与远方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诗与远方·云顼诗社社长,《诗与远方》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香港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顾问、甘肃黄河诗社名誉社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还被北京书画院、上海书画院、香港书画院等艺术聘为顾问或客座教授等。
策划、组织“诗与远方”系列游学、采风、赛事和论坛等国内外大型活动二十余次。其中,“诗与远方”走进中、日、韩、新、马、泰、澳、新、挝等国家文化交流;“世界华语童谣童诗大赛”“心系祖国---世界华语桂冠诗人抗疫诗歌大赛”“共克时艰赋壮篇--全国抗疫诗书画大赛”“梦筑新时代,诗吟大别山--全国大别山诗书画大赛”等大型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在海内外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出版专著、诗集、小说集《霍邱县志·教育》《诗词趣话》《女史春秋》《中国人的神机妙算》《蓼都风韵》《安徽历史知识丛书》《霍邱县年鉴》《怀玉堂诗词选》《怀玉堂吟稿》《世界华语童谣童诗精品选》《无悔的人生》等诗文集10余种 500 余万字。 编辑、印刷《蓼城诗报》《蓼风诗刊》《世界汉诗》《诗与远方》等诗报、诗刊20余期,600余万字。曾获第三届香港国际龙文化金奖,新世纪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二十世纪文化贡献大奖等多种奖项。先后被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授予“中华艺术名家”“德艺双馨·艺术名家”;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委员会授予“诗词、书法创新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被CCTV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聘任为“艺术导师”。
游山赏水觅知音---李白安徽缘分、游踪及诗歌创作述略
诗与远方 何怀玉 2024.7.17-22.
唐代大诗人李白,热爱山水,喜好剑术,具有仙风道骨。诗风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尊呼为“谪仙人”。李白生于西域,一说生于蜀地。一生漫游天下,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有人统计,李白一生去过18个省、206个州县、80座山、60条河流、20多个湖潭。据史料记载:李白自开元十三(725)年25岁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云游四海、求仙访道、诗文济世的人生征途。 首次出行即来到当涂、南陵、宣城、芜湖等地。李白先后曾10余次(有文字可考的8次)来到安徽,流寓十余年,最终在当涂仙逝。可见,李白与安徽的缘分之深厚而久远。
李白用一首首流淌在历史长河里的诗篇,留住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象,李白一生仗剑云游四方,有1000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传世,仅在安徽就留下200余首。登顶黄山、九华山、敬亭山、天柱山;泛舟新安江、秋浦河、桃花潭,绣口一吐,恰是盛唐江淮、大美安徽。中国还有哪一方山水能够像安徽这样,与文学珠联璧合,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诗意?
一、李白与安徽的缘分及皖人的交往。
安徽自古就以徽文化闻名世界,而其所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也是自古以来为世人所留恋。从古至今多少诗人在这里游赏盘桓,留下不朽的诗篇,又有多少的诗人沉醉于这里的山色湖光而流连忘返。李白与安徽非常有缘,尤其是宣城、芜湖、马鞍山、池州等地都有着极深的渊源。这里既是李白栖息、出山之地,也是李白疗伤、入土之所。而芜湖、宣城、马鞍山这几座千年名城,则因诗仙多次寓居而多次走进唐诗,被写入了中国文化史、诗歌史。
李白与皖人的交往和情感,从以下几个典型事例和作品中,可以说明。
唐天宝八年冬(749),李白来到秋浦,与诗友韦权舆、高霁一起登上了九华山。在这里,三人联句而成《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诗前有一段序,记叙了九华山这一名字的由来。“青阳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九华山,古称九子山、陵阳山,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九峰最为雄伟,每一主峰又有九峰环持,好似九个婴孩在母亲跟前团聚嬉戏。李白因着这九峰形状如同九朵莲花,于是便把“九子山”改名“九华山”。
据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中记载,宣州泾县县令汪伦是一位热情好客的儒雅豪侠之士,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和王维、孟浩然等都是好朋友。他也非常仰慕李白,天宝十三年(754)就写信邀请李白去泾县游玩。汪伦在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李白游玩了数日,汪伦在家中设宴送别。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这首名扬千古的送别诗给汪伦。传说,李白辞别汪伦的时候,作为县令的汪伦赠送李白锦缎十匹,银数百两。桃花潭畔的“踏歌岸阁”就像一座友谊的高塔,见证着诗仙与安徽那跨越千年的深情厚谊。
李白多次游赏并寓居南陵,写了若干赞美南陵风光,歌唱真纯友谊的诗篇。如《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书怀赠南陵常赞府》《铜官山醉后绝句》、《五松山送殷淑》《南陵五松山别荀七》等。在上述这些诗中,李白生动地描述了五松山一带绮丽的风光,抒发了对南陵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陶醉,以及与常赞、殷淑、荀七的交往之深。
上元二年(761)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荀媪诚以待人的美德,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深受感动,乃作《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五言律诗:“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中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农人的慷慨,自己的感激和惭愧等真挚感情,表现了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二、李白的安徽游踪及诗歌创作
李白游历安徽多达十余次。从时间上看,自诗人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初经安徽,到晚年六十二岁流寓当涂而辞逝,跨越了人生大半;从地域范围上看,诗人先后到过唐时皖北的亳州,皖中的和州、庐州,皖西的舒州、霍山,皖南的宣州和歙州等地,几乎涉及安徽的全境。尤其是地处江南的宣州,诗人往来最多、盘桓最久。当时宣州所属诸县如宣城、南陵、秋浦、青阳、泾县、太平和当涂等地均留下了诗人往返流连的足迹。下面笔者据有关资料大致梳理一下李白的安徽游踪和诗歌创作:
第一次是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远赴江东途中,行经安庆、芜湖江面,创作《《江上望皖公山》《望天门山》《长干行》等诗等作品;
第二次是天宝元年(742)前后,寓居芜湖(南陵),后由此奉诏入京;创作《南陵辞别儿童入京》《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等作品。
第三次是天宝六年(747),由金陵来安徽,至天宝九年(750),游历了皖东当涂、历阳和县,皖西潜山、霍山、寿春、庐江郡合肥等地,时间约四年;
第四次天宝八年(749)游秋浦河、九华山,创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将九子山改为九华山,在九华山题刻“金沙泉”三字;
第五次是天宝十二年(753),由梁园来宣城,至天宝十五年,游历了宣城、当涂、泾县、芜湖(南陵)、秋浦(贵池,石台、东至)、青阳(包括九华山),黄山等,时间约四年;
第六次是至德二年(757),安史之乱后卧病皖西的宿松、太湖(包括岳西),时间较短;
第七次是乾元二年(759年)遇赦得归,游历了宣城、泾县(包括太平、黄山、石台东部)最后定居当涂,时间约为两年;
第八次是上元二年(761年),从军未果,因病折回,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时任当涂县令李阳冰,直到病逝。《天门山铭》及《姑孰十咏》《九月龙山饮》。
据悉, 李白25岁第一次到安徽,直至62岁去世,38年间曾先后七次到当涂寻幽揽胜,题诗吟咏,写下《望天门山》《横江词》《夜泊牛渚怀古》《姑孰十咏》等56篇诗文。李白最终选择终老于当涂,葬于大青山脚下。他的诗文集也由其族叔、当时的当涂县令李阳冰结集印刷,以传后世。一定意义上,安徽对于李白是独特的,见证了诗仙年轻时的意气方遒,也陪伴了他枯槁之年的孤独哀伤。李白和安徽的缘分最初起于他乘舟离蜀,出三峡,南游洞庭,东下南京、扬州,沿着浩瀚长江,到达当涂。饱览了当涂天门山、牛渚矶等风光。
三次到南陵,一度在南陵寓居。第一次是在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至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主要活动地点在南陵何湾镇寨山。第二次是天宝十二年年(公元753),主要活动地点在五松山(今属铜陵市)和隐静寺(今属繁昌县)一带。第三次是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主要活动地点在南陵县城北街龙会桥附近。
据《南陵县志》记载:“唐,李白游江东,寓南陵,题咏最多。”现存的李白诗歌中,与南陵相关的有26首,并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李白先后七次登临敬亭山,留下“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千古名句。
五次来到芜湖,留下诸多诗作,如《望天门山》《横江词》等,大音嘡嗒,美轮美奂。
五次来到秋浦河,并在这河边创作了四十五诗歌。李白非常喜欢池州境内的秋浦河,一口气写了十七篇歌诗。《秋浦歌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赞美的就是这一条碧波浩淼、风景秀丽的秋浦河。“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前两句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三上九华山和黄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改为九华山。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而得此名。《太平寰宇记》中说:“黄帝炼丹于此,故曰黄山。”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将“黟山”改名为“黄山”。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第二次游黄山时,对黄山胜景给予的高度赞美。在他的好友温处士将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时,李白将黄山美景描绘成此诗赠别。全诗共计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绘了黄山奇异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离别之情。诗中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李白结缘安徽的起讫探索和原因推测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九华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钟情于安徽,与安徽有着极为深厚浓郁的情结,李白和安徽有着不解之缘。诗仙李白的出生地有很多争议,但是李白在安徽当涂去世却是不争的事实。李白虽然志向远大,渴望实现人生理想。但是,最让他放浪形骸的、迸发创作灵感的还是名山大川。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东下金陵、扬州、越中,在长江舟行第一次经过东、西梁山对峙的天门山,以遒劲的笔触写下名篇《望天门山》,这是李白第一次来安徽,这位伟大诗人献给安徽的第一首诗歌。以后,他多次来安徽,写了200多首安徽的诗歌。天宝十二年至十五年,又有四年时间游历当涂、宣城、泾县、南陵、繁昌、铜陵、秋浦(贵池)石台、青阳(九华山)等地,在秋浦就达三年,他寄给妻子的信中说:“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而远在梁苑(商丘)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过着孤独、寂寞的日子。
李白早年就怀抱为国家建功立业、为苍生谋求福祉的宏图大愿,为此,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开元二十四、二十五年前后,入长安求仕,结果大失所望。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漫游梁、宋、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往山东任城。此后一两年里,李白应南陵好友,一位姓常的县丞和姓杜的秀才等的邀请,带着儿子伯禽、女儿平阳,来到安徽南陵。他发现寨山这个地方景色幽美:群山环抱,石壁凌空,雄奇飞动,山脚下流淌着一股潺潺的清泉,于是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安顿好了家小之后,李白往游浙江会稽,与好友道士吴筠共居剡中。后来吴筠以召赴阙,向朝廷大力推荐李白,玄宗终于决定征召李白入京师长安。
开元二十六年,38岁的李白从南京溯江西上,经当涂时又写下另一名篇《夜泊牛渚怀古》。同一时期他游历宣城,于开元二十八年之秋涉足铜陵。开元末,已届中年的李白将家搬至南陵。唐上元元年(760年),遇赦后的李白再游金陵,接着游当涂、宣城、泾县(太平、黄山)等地。上元二年末,李白定居当涂,直至唐宝应元年(762)病逝。李白的一生总是在“失意”与“得意”之间游走,官场的“失意”总会在安徽的这片“得意”山水中得到净化和释放。为什么李白如此钟爱、留恋,甚至终老安徽?目的是什么?笔者试做如下推测。
第一个目的,就是追星。李白也是一个追星族,他也有偶像崇拜的心理。李白崇拜南齐诗人谢朓。谢朓在宣城当过太守,又多次游历当涂一带,并且留有遗篇。谢朓的作为、人品和诗篇令狂放不羁的李白对其心仪神往,经常游赏谢朓旧迹,挥毫抒怀。虽然李白不能穿越时空和谢朓面对面,但是李白以追寻谢眺的足迹的方式和他对话。因此,崇贤追星应该是李白李白来安徽、爱安徽的首要目的。在李白的诗篇中有不少次化用了谢朓的诗句,多少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元和十二年,李白墓迁往青山,与生前所崇拜的谢朓故宅为邻,实现了他“悦谢家青山”的遗愿。李白之墓,就在谢眺经常游历的青山对面,也算追星追到家了。
第二个目的,就是访道。李白一个道学家,精通剑术。与李白交往颇深的著名道人有司马承祯、元丹丘、吴筠、玉真公主等。安徽是老庄道家学说的发源地,令一生爱好访道求仙的李白心驰神往。访道求仙与游山赏水或许是顺路的事情,但是也给李白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养分和泽溉。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得到道士吴筠、玉真公主,名臣贺知章等推荐。从南陵奉诏进京,朝见玄宗,任翰林供奉。这是专给皇帝写诏告文书和诗歌娱乐的御用闲官,这与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经世致用的理想大相径庭。加之李白性格狂放、经常醉酒、不赴招奉,加之奸臣谗言,天宝三年(744)夏天,被玄宗赐金放还。刚恢复自由的李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向往已久的道祖故里真源(今涡阳)县老子庙,拜谒老子。看到老子庙因兵燹战火,风雨侵蚀,破败不堪,挥笔写下《谒老君庙》一诗:“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用浓墨重彩描绘了老子庙冷落和荒凉。据史料记载,天宝二年(743)春,玉真公主作为朝廷使者,带领团队去往传说中的老子故里谯郡紫极宫(今亳州涡阳)建斋设醮。并立“玉真公主奉勅拜谒碑”一通。或许李白临谒老子庙,一方面为了访道,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情人芳踪吧。
第三个目的,就是赏景。安徽的自然风光美丽,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敬亭山、天门山、大别山、长江、清弋江、新安江、淮河、秋浦河等都是著名风景名胜。安徽的精髓在于皖南,皖南的精髓在于石台,石台的精髓在于秋浦河。秋浦河古名叫做秋浦江,因其“河水澄碧长秋”而得到这个称谓,它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一条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流。从屈原到刘禹锡又到白居易等都曾慕名探访这里,留下了诸多名篇。起初李白曾因报国志向无处施展,满怀热忱和傲骨来到安徽;在被流放并遇赦之后,李白还是选择来到安徽,可见他对安徽的喜爱。皖南美丽山水对李白诗情滋养和灵感激发很大的,他在安徽创作诗歌作品,是李白诗歌诗歌的精华部分,是经典中的经典。
第四个目的,就是寻情。李白来安徽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情,这里寻情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唐玄宗开元十七(729)年,李白在著名道友元丹丘的引荐下欲与玉真公主在终南山结识,但是机缘不巧,公主外出远行寻道。李白就在终南山周围等待,但日复一日,李白却没有等到玉真公主。于是在次年,他写下《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黯然离去。
天宝元年(742)夏,元丹丘带着李白到长安拜见玉真公主。二人红尘一见,惊为天人。李白便将早年写就的《玉真公主词》奉上:“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太白写诗豪放不羁,虽然在公主面前,也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地美丽、神秘而浪漫。不难看出,她就是他的心中女神。
就在这年秋天,李白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举荐下奉诏入宫,供奉翰林。这才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春风得意,有了后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的无上殊荣。李白终究是那个无法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谪仙人,不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结束了短暂的翰林生涯。据说,玉真公主得知后,跑去与哥哥唐玄宗理论,并一气之下,舍弃公主名号,也舍弃荣华富贵,孤身一人跑到安徽宣城寻找李白,不巧李白刚刚离去。她就在敬亭山中潜心修道,从此不问世事,同时等待李白的到来,体现了她对李白的深厚情感。
巧合的是,晚年的李白,同样选择在敬亭山下不远处的当涂县定居,或者说是李白追慕玉真公主而来。玉真公主对李白的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才华上,她还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两人彼此互生情意。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知己范畴,成为了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并且,他与她,最终死在了同一年,同一地,了却了一桩宿愿和情债。遗憾的是我们从正史文献中一直没能找到玉真公主在敬亭山修道和落葬的资料。
唐乾元二年(759年),59岁的李白第三次来到黄山,寻访在翰林院结识的好友胡珲。诗仙李白还为胡珲的家谱作序,即《乾己亥谱序》。相传李白见故友胡珲养有一对白鹇,是家鸡所孵,从小经过驯养,极通人性。李白见了,很是喜爱,想用两块玉璧和胡晖换这对白鹇。胡珲倒也大方,只求李白给他写首诗。李白大笑后,一口答应。《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第五个目的,就是投亲。如果说李白前几次来安徽是为了游山赏水,寻仙访道,后几次来安徽,确是为了疗伤和投亲。李白暮年穷困潦倒,投靠自己在当涂当知县的族叔,并且在当涂故去,这倒是挺让人感到悲凉和无奈的。
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城郡任职的堂弟李昭,写信邀请李白来宣城,李昭在信中写道:“宣州星分牛斗,地控荆吴,既有山川之胜,又兼海陆之丰。”看到这封信以后,李白心驰神往,日夜兼程,很快来到了宣城。李白不顾途中疲劳,马上和宣城太守宇文、从弟李昭,一起环游宣城。恰巧李白的另一位老朋友族叔李云也来到这里,然刚到宣州的李云却因故要离开。于是,在短暂的相逢之后,依依不舍的李白陪李云登上了古宣州的一处名胜——谢朓楼,并为李云设宴送行。在这个深秋明月之夜,诗仙李白吟诵出了千古佳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了作者“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经白帝,过江夏,游洞庭,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在岳阳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金陵、宣城、南陵、池州等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几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在此之间,他写下了许多诗篇。排遣孤独,寻觅知音,游山玩水,寄托悲伤。《江夏赠韦南陵冰》和《寄韦南陵冰》二首诗,便是这种思想产物。向知已好友、南陵县令韦冰一吐衷肠,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在前一首诗中,李白慨叹自己悲惨的命运:“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这时的李白,贫病交加,晚景凄凉,和当年豪气纵横,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相比,已大相径庭。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找一个安闲、幽静之所,好好抚慰自己心灵上的伤痕,休憩自己病弱的躯体了。
上元二年(761年),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闻讯不顾61岁的高龄,从安徽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金陵。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在金陵逗留期间,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著名篆书家李阳冰处。起初,李阳冰不知道李白的窘境和来意,当李阳冰送李白上船告别时,见到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后,才又把他挽留下来。次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路歌》后去世。古籍记载:“宝应元年,为当涂令,白往依之,曾为白序其诗集。”李阳冰不负所托,终于把李白诗集《草堂集》编印出来,并为诗集作序言。在《草堂集序》中介绍了作者编者“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俾予为序”情况。除对李白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交游等情况作了扼要记述外,同时对李白的著述情况和诗文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四、李白安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极其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内容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李白诗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构造一个个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个性。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赋比兴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收到极强的艺术效果。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他的安徽诗歌大都使用乐府、歌行和绝句形式,同样具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的特点。
李白一生十多次来到安徽,10余年时间寓居安徽,足迹遍布皖地南北东西,其中以马鞍山、宣城、池州、芜湖为最。优秀诗歌作品如《南陵别儿童入京》《夜泊牛渚怀古》《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望天门山》《赠汪伦》《横江词》《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独坐敬亭山》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下面选择几首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安徽作品,并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因玉真公主、吴筠等推荐,唐玄宗召他入京,这对于漂泊半生,穷困潦倒,寄居异地的李白真是欣喜若狂,觉得这下真的可以平步青云,经世济国了,于是便神采飞扬地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的著名诗篇。“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七言歌行古诗,描述了他与家人告别的场景和南陵秋天丰收的景象,呼应了李白离开家乡、踏上旅途的情境。通过直陈其事的赋体和比兴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集中展现了李白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乐观积极的用世态度和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末尾两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脍炙人口,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以及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宝十二年(753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表现了作者“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深刻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这是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得到了合适的表现形式。一至四句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都极其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五六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变化无端,不可思议。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爽,烦忧顿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
七八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的身份、特长和操守。上句用“蓬莱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文章具有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下句以“中间小谢又清发,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九十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在这里豪放与天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白的性格。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十一、十二两句,当诗人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十三、十四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扁舟,披头散发,啸傲狂歌,游走于山峦之上、江湖之间了。
天宝年间,李白在宣城一带游历,遇温处士,引为知己,并为送他归黄山旧居而作《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五言古诗:“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别,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写他日相访的情景,留下美好期待。诗人以丰富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深厚感情,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天宝十三载(754),李白常在南陵的五松山地区流连时写了几首诗,如《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五松山送殷淑》、《南陵五松山别荀七》。在上述这些诗中,李白生动地描述了五松山一带绮丽的风光,抒发了对南陵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陶醉,表现了与常赞、殷淑、荀七等频繁的交往和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向友人倾述了自己因为朝中佞臣不容、被迫离开宫廷的郁闷心情,以及耻于同小人为伍的傲岸态度。诗人在五松山盘桓期间,与常赞(时为南陵县丞)交往甚密,形成好友,并相携同游五松山。便写《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五言古风相赠。“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这是一首很具艺术特色的长诗,特色一: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这首诗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赞颂之情,意犹未尽,诗人又盛赞孤高的鸾风、明洁的珍珠,并以形陋质卑的萧艾、鸡、沙砾等物与之对比映衬,越发使得兰松等物的高风亮节、清操美德熠熠发光。在赞美和鄙视中,诗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洁孤高的心迹和晚节。表明了自己愤世嫉俗、不与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特色二:借事抒怀,用典表情。诗人长安被黜之后,浪迹天下多年,而今流落江南,正处于无路可走的寂寞痛苦境况中。诗人欲向常赞府倾诉衷肠、一吐怀抱,以求得知己好友的同情和支持。诗中就借古事,用典故,较好地抒发了这种沉郁深擎的感情。诗人之所以向常赞府“真堪写怀抱”,是因为视其为意趣相投的“同心人”。作为“远客”的诗人是高蹈的松兰,作为主人的常赞府也是惜才的“名贤”。“松兰相因浓”,“鸾与鸾同枝”,贤才俊士理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写,既与诗前句孤高的自我形象紧相勾连,又让主人的“名贤”形象与之相映生辉,为诗人倾吐心事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其落脚点在一个“贤”字上。而诗人向好友“倾倒”的“方寸心”,是用“虞卿弃赵相”、“壮士死田横”、“长铗归来乎”三个典故来表达的。诗人用典喻意极明,将主人“好贤”品德推崇至极点,把自己欲得同情、欲求支持之情表达得更为明白。活用典故,托物言志,极其精当地披露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怀抱胸襟。
上元二年(761)在贫困、疾病中,投靠族叔李阳冰,临别写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诗中首先对李阳冰的才华进行了赞扬,说:“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擅谈笑,季布折公卿。”他认为李阳冰为人耿介,才高出众,从小就受到家乡贤士的器重和赏识,许多贤达名士都愿意与他交往,说他既不依附权贵,又具有英豪之气。接着他又在诗中对李阳冰在当涂的政绩进行了颂扬与评价。说“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他认为李阳冰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当涂,临危受命,治理有方,惠泽遍施,政绩卓著。最后才在诗中陈述了自己无所依归的困难处境,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从诗里看出李白分明是在冬天由金陵来当涂访问阳冰的,因为在金陵靠朋友的周济已不能维持生活,所以才来当涂求靠族叔。
而李阳冰则气度轩朗,竭力相助,待友以仁,使李白晚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李白寓居当涂后,与李阳冰在县署和山间时相过从,屡有聚会。他看到当时的李阳冰,是“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落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说阳冰不仅书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所写的诗文也十分艳丽华美。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他还专为李阳冰写了一篇《当涂李宰君画赞》,赞云:“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抃舞,式图丹青。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凤,麟腾玉京,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这篇赞文不仅表达了李白对李阳冰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而且为李阳冰这样有谋略、有胆识、有政绩的人,在国家动乱、世道衰微的情况下,不能大显身手、施展抱负而惋惜。后来李阳冰果然飞黄腾达,做到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说明李白的识人本领和政治眼光。
李白终其一生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几次入仕,都没有实现其远大理想、政治报负。除做个成功的诗人以外,在事业上是个失败者,甚至几度落魄,依人而存。在感情上,虽有四次婚姻(两次入赘),但皆好景不长,有始无终,大都以悲剧告终。这与我们心目中那个眼高于顶,醉心诗文,谪仙似的人儿期待相去甚远。他的死,虽然有几种说法,但也应在孤独和痛苦中离世。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李白在安徽的遗迹有300多处,除了马鞍山、池州、铜陵、宣城、黄山、九华山等主要活动地区建有纪念馆园以外,大部分都杳无踪迹了。在传统文化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传承和发展李白艺术精神,已成趋势。
永遇乐·策划诗与远方·寻访李白安徽活动感赋
何怀玉 2024、7、22
大美安徽,诗仙太白,相契千载。赏水游山,娱心悦目,块垒排胸外。人生路窄,繁华梦断,且喜青山无碍。谪仙人、游走红尘,岂容厌恨漂泊? 天涯倦客,无能报国,鹏翼几番轻折。谢眺楼空,佳期难续,只有昭亭待。身栖山麓,魂归天府,诗赋永恒存在。吊遗迹、慕追风雅,替还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