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公益文化网!
世界文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世界文化 >

参观重庆三毛故居 李爱英(飞行途中)

发布日期:2024-06-28 13:45   浏览次数:

来重庆数次,心念心想的是去三毛故居,认真感悟一番。但一来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总是匆匆忙忙;二来在心里就留了一个特别位置,需要时间,需要细细品。没有一天几天是不敢轻易动这块朱砂痣的。三毛于我,是心里一个深深刻下的印痕,不可磨灭,不能更改。

记得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书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发疯似的寻找,却无所得。工作后才从武汉大学的同学那里得到了两本。《温柔的夜》和《雨季不再来》。那个时候,她跟同学带着书回到故乡山村,我是打着手电,连夜在一蚊帐之下的床单里读完了这两本书。
等到黎明的曙光洒进了我们睡觉的炕上,我的眼睛已经疼的睁不开了。因为第二天那俩同学要离开,带走这两本书。所以囫囵吞枣读完,也求她暑假返校的时候买这两本书邮寄给我,我再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当年的山乡穷的没电没暖没书店没图书馆,可学校师生员工们甚至当地农民们求知若渴希望脱离落后农村苦海的精神状态好于今天。

那个冬天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和让我抓狂。但好多个夜晚,当我完成一天的工作或者难到偷偷哭泣过之后,看到身边的书,就觉得三毛是我的精神支柱,给我魔法般的安慰和抗拒一切的力量。
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离开乡镇到县城,到中等城市,甚至到省城,到首都,每次出去总会到有限的书店去寻找和浏览三毛琼瑶的书。每一次带回来都是一个极大的喜悦,自己阅读,也分享给我的学生们。他们甚至包了书皮儿归还我。有时候一个月都回不来,等到我这里,书已经翻成毛边了。
直到结婚前后,丈夫从台湾,从香港,从日本,从新加坡等各地,买到了不下三十本两位女作家的书给我;甚至到了生孩子之后买到了三毛和琼瑶的系列作品不同版本近五十本,让我一次爱个够。

三毛就是我心里的依靠,尤其是那些在非洲游历和后来到南美洲的旅行,以及各种各样的相遇,相识,相知,那些各具特色的故事,给了我极深的感染。年轻时的满腔热情,幻想着有朝一日我能离开乡镇,到大的城市里去生活、工作,有钱后去旅游。
当很漫长的年轻时代一晃而过后,我从乡镇到了中等城市,再到了沿海的开放城市。而三毛的书也一直陪伴我度过了曾经很艰难的时光和很快乐的岁月,直到离开故乡离开祖国,旅居到了异国他乡。而三毛的书是打在我的行李箱里,随我跨越了太平洋,到了遥远的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里三毛的书,也就成为我常常浏览翻阅的书之一。

常常在思念家乡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在找到工作心情高兴的时候,拿一本儿三毛的书随手翻阅,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在昏黄的床头灯下,读的不亦说乎。想着哪一天会到台湾,到香港,到西班牙,到非洲,到南美,去追随三毛的踪迹,去体味她遇见的人和经历的故事。而岁月匆匆,白驹过隙,一晃自己到了花甲之年。
曾经为赴约三毛舟山纪念馆的白馆长写过一些感悟。也曾经跟三毛在温哥华的侄女天慈交集,写过采访她的文章,以及在加拿大城市电视台报道过她。几次跟天慈对坐,听三毛的故事,看三毛的书,领略三毛在家人心里的特别位置和闻所未闻的历史。还曾得到天赐的赠书《我的姑姑三毛》。她对于三毛的回忆和她写与姑姑相处相亲的日子……
而这一次重庆之行,特别为三毛留了一上午的时间,尽管匆匆复匆匆,我还是早上赶到了南山旅游区,找到了三毛的故居。

其实落下脚是从三毛广场开始的,以为那是三毛故居,下了车之后就看见三毛广场上巨大的雕像和硕大无朋的镜框边框,里面的雕塑,三毛的雕像,像年轻的少女,那么青春洋溢的样子,突然眼里一热,转头就看到了“三毛咖啡店”。
店的外墙三面周围写满了三毛的名言和荷西的画像,以及他们俩的图片,还有三毛的书的封面。进入咖啡店里,有关三毛的书一摞一摞的,三毛的踪迹和怀念三毛的印痕无处不在。不自觉感慨起来,就近找个原木椅子坐下来。咖啡店的小姑娘即过来问候。

她告诉我,三毛故居在黄桷垭的那一边,坐车一站路或走着20分钟就到了。笑眯眯的豆蔻年华女招待,个子矮矮的瘦瘦的,眼睛迷成好看的月牙儿,声音甜美语气温柔,手指细长动作利索。我如沐春风之感,一下子觉得几天来的舟车劳顿烟消云散。顺手买了一杯咖啡而且想象不到的便宜。浓郁的咖啡香让我想起三毛在非洲干涸的沙漠城市和一杯咖啡成为奢侈品的身经和心境。这朵撒哈拉沙漠里的金玫瑰,也曾让自己无数个夜里的滂沱泪流,成为一望无际沙漠里的浸滴,咸到寸草不生,熬到干涸枯竭,无人知晓,谁可看见?

人生的幸福不幸福不在于你生活的环境好坏,而在于你心中的爱有多少。给予和获得,这种温暖是有许多机会可以实施的。生命的丰盈在于你时时送出爱和常常获得爱。因为一个机遇,爱上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份爱,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宽容善良而化身为佛。

打公交车真的就是一站路,下车抬头就看到了黄桷垭。博物馆进门口儿是关于黄桷垭的历史,这个社区的前世今生。甚至那些农人、工人、匠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一些是生长在黄桷垭的名人故事和他们的贡献。两个拐弯后,迎面碰头就是三毛的巨幅画像!

这一域是属于三毛的。转过去看,三毛微笑着等人高的那个画像,我的泪就下来了。
越过千山万水,经过无数坎坷,遭遇数次致命打击,三毛终于挺过来了,却还是过早地跟世人告了别。其实她的坚强和柔弱,她的开放和封闭,她的宽容和苛刻,她的责任和自责…无数次的纠结,矛盾,彷徨,遗憾和内疚,以及自闭和开放的一个我,锋芒毕露和深沉内敛的一个我,等等等等,特别是如此多的感情波折:多情与无情,施舍与得到,给予的没有偿还,得到的也没有释放出来,等等,构成了三毛生命里比一般人更多的回环,更多的波折,更多的痛苦和快乐。这一切一切都让她的生命发出迷幻的光彩,让她的作品散射出魔幻的魅力。同时也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历经四十多年的沧桑,收获了比一般作家更丰富的情感沉淀,凝结而成了珍珠和钻石般的散文、小说、剧作和诗歌。

我还珍惜三毛回答普通人疑惑者甚至学生们的那些掷地有声的哲理般的语言,甚至冷幽默酷幽默的那些演讲辩论和结论,给予我们的引导启迪和鼓励。

进入黄桷垭内巷子,老远就看见了“三毛故居”的字样,可问一下却道:早呢!沿着古老的街道往前往前往前一直走了十几分钟,才抬头看见了“三毛故居”,就在一个很小的丁字街口,非常不引人注目,但我一下子就碰见了!默默双手合十,平定一下自己万马奔腾的思绪。

就在这里,我看见三毛童年经历过的环境,看过的青山,尝过的青团米糕,喝过的长江水,呼吸过的湿润空气;看看她赏过的杜鹃花开,嗅过的碧草味道,抱紧的杆杆翠竹,还有住过的拐拐弯弯的小巷子里双层的木质小楼。古朴简单而结实的木楼梯木扶手,甚至旁边的石墩,石桥,石磨……童年的她悄无声息走过的小巷里的小石板路,也许瞥见的飞虫伸手捉一下,她呆呆瞧过的斑驳树影和深夜的月光,她感受到的重庆湿热的风温热的雨滴和沉闷的气息…

仰头看见比较简单而没有什么装饰的“三毛故居”字样,我的内心已经不能控制砰砰跳起来。跨入门槛,有一个十元钱的交费说赞助三毛故居的修缮等等,我付了20块钱。拿到了两张印着三毛头像图像的卡片,然后盖了八个章。

此时已经泪盈双目,看到似乎像大理石的白色的三毛雕像就在大厅正中。三毛,一直一直在这里,您孤独吗?风雨交加的夜里,您害怕吗?
进去看见了那些铺团和那些木凳,那些已经发黑发暗的木桌。也许三毛趴在上面写过作业,也许坐在木凳上暗暗哭泣过。仿佛看到那个安静的孤独的童年三毛,就在这个房间里垂头丧气徘徊,黯然神伤做梦。

走进第二个房间,是电视大屏幕循环播放着浙江电视台关于三毛的内容主题和回忆等等。看到家人和友人对三毛的印象和感受,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我的泪已经滴落在地板上。

出来上了二楼,一个大的房间,就叫情绪宣泄的地方。大约有上万张的小字条,诉说着对三毛的感知,我也写下了“三毛精神曾经和一直鼓励着我,三毛的力量一直影响着我”的字条挂了上去。也许每一年不止数万人前来凭吊三毛。而三毛已经过世30年了!

为什么一位作家在30年的过程里边依然被人长久的怀念和时不时的提醒,甚至被三代人持续纪念着呢?我想除了她本身的跟普通人不同的经历之外,就是她的独立特行的精神。

她的大爱超越了一切,她的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她的对于人性,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对于时代的分析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表述和思想的沉淀之后的理论概括,尤其是在不断的接触陌生人过程当中形成的与人为善又保持自己个性并影响那些恶的东西,进而让恶变善的种种行为,还有她擅长讲故事,做一个超人在空中飞行的魔幻力量和仙气飘飘气质,却又常常跟周围人打成一片接地气的那种交织,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痴迷,为之心动,为之长久不懈坚持。

回到一楼,看到有一个房间是纪念三毛的一些画像雕刻,还有手工艺品,其中有两幅作品是关于捐献遗体的证书,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证书。在触目惊心之后,我想三毛是用她的亲身经历和如椽大笔影响了我们,捐献遗体也是一个奉献自然奉献人类的最好途径之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毛,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也是社会上一位活生生的人,她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都付诸笔端和在视频上在影视上表达出来,进而影响到大众,看见,知道,了解,研究,探索她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而我看的最后一个房间是她的书。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出版商,可是不全的。我收集过她60余种书刊。当然这个故居里有关于三毛研究的专刊,有纪念文章,有关于她的画和雕塑;更多的是关于她的形形色色的卡片,可能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看到三毛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看到她的轻松快乐,看到她脸上的忧愁,看到她在爱人离世之后的绝望悲伤,也看到她平和如水般的温柔,更看到了去世之前的苦楚和孤寂。 
大量的卡片上,不同的三毛展示在我眼前,让我泪如雨下。